加拿大15歲少年頂刊發文,科研年輕化趨勢令人期
返回列表
來源:
發布日期: 2020-05-15
當地時間 5 月 7 日,15 歲的加拿大少年 Thomas F. Khairy 在全球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之一 的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》(NEJM)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一篇名為“與重新消毒的起搏器和除顫器相關聯的感染”(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Resterilized Pacemakers and Defibrillators)的醫學論文,這使他成為該刊史上最年輕的第一作者。
無獨有偶,當地時間 5 月 6 日,被稱為“天才少年”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博士生曹原再一次在 Nature 同時發表兩篇論文,介紹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。此前,2018 年 3 月,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、首次在同一天發表了兩篇 Nature 論文,發現了當兩層平行石墨烯以 1.1° 的扭轉角度交錯排列,就會產生超導效應。這項研究轟動了物理學界,讓“魔角”石墨烯進入學術圈視野的同時,也讓曹原成為了 Nature 2018 年十大科學人物中最年輕的學者。
如果搜索這幾年的科研論文和成就,“年輕化”趨勢已經非常明顯。各領域頂刊作者,重量級研究成果,項目領導人等等,已經不再是年長者專利,越來越多年輕人躋身其中,并且實實在在的做出了成績。事實上,有數據統計顯示,全世界70%以上的重大科技創新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完成的。
陳獨秀曾說過:青春如初春,如朝日,如百卉之萌動,如利刃之新發于硎,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。只有讓年輕人有更好的發展平臺,讓青年人才能夠一展所學,才能給學術界帶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,更有利于打破科研界、學術界普遍存在的“論資排輩”痼疾。
近年來,我國科研團隊年輕化趨勢也在不斷增強。中國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的年齡分布從2010年的40歲和50歲的雙波峰形態,演變成目前的以30至45歲為主體的單波峰形態。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中,超過60%的完成人為年齡不足45歲的青年才俊。航天團隊中,嫦娥和神舟項目團隊成員平均年齡33歲,北斗團隊平均年齡是35歲。他們都是科技創新隊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軍。
年輕科研人員創新意識強烈,讓更多年輕的科研人員獲得更多的科研資源,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,對于國家科技智庫建設也非常有幫助。當然,需要注意的是,科研隊伍年輕化并不意味著只考慮年齡,而是要在科研水平符合的情況下,為年輕科研人員提供更多機會??蒲腥藛T最終還是必須立足科研,以科研成果為衡量標準。